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红色人物
  • 红烛名人
  •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黄冈巴河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留学回国后担任北京艺术专科(今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同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

    人物生平

    闻一多(1899-1946),黄冈巴河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留学回国后担任北京艺术专科(今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同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1927年应邓演达的邀请回武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曾自绘反对军阀的大幅画,悬挂于黄鹤楼(旧址)。同年秋前往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主编;旋即赴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回鄂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出版诗集《死水》。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英文诗。1932年暑假,应清华大学的聘请,任该校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他积极投入运动,发表演讲,支持平津学生组成“南下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抗日。1938年1月,联大迁往昆明,一多随校南迁,步行3500公里,沿途历尽艰辛,目睹国民党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1943年春,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学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深刻体会到“严守中立、不闻不问的超然态度,不是受人欺骗,便是自欺欺人,”“是掩饰自身的怯懦,无能和自私”,摆在自己前面的“只一条路--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担任云南省民盟支部委员,宣传委员和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1946年7月11日,传来李公朴先生被特务杀害的噩耗,他立即赶赴云大医院,流着泪水,站在李先生的遗体旁,大声呼叫:“公朴没有死!”7月15日,昆明市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闻一多主持大会,作了他“最后一次讲演”,他坚定地说:“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一多在《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回家,行至西仓坡宿舍附近时,隐藏的特务分子对他连击数枪,闻一多当即停止了呼吸。

    主要成就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