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之后,第二野战军四、五兵团,从淮北南下大别山区,进到长江北岸;第四野战军沿平汉铁路挺进到河南信阳地区,和二野、三野协同一致,准备南渡长江作战,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在这种形势下,鄂豫区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 部署全力支援大军渡江作战。会后,立即动员全区军民,一方面进一步肃清境内残敌,一方面做好支前工作,建立大军渡江工作的前进基地。
1949年2月,鄂豫区成立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刘子厚为第二司令员的支前司令部,负责指挥支前工作。区党委和支前司令部连续发出《鄂豫区支前司令部一号命令》、《为紧急动员起来支援前线给各级党委的指示》等文件。要求各地紧急动员起来,在公路沿线和大军即将经过的地方设立支前站,大量准备修路、架桥器材和渡船, 筹办各种急需物资,切实做好支前工作。遵照区党委和支前司令部的指示,各地委、专署结合本地实际作出了具体部署。鄂豫四、五地委辖区有5个县紧靠长江北岸,支援渡江任务尤为繁重。鄂豫五地委在《关于大力完成任务支援大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作战的决定》中强调:支援大军渡江作战,“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人民战士的重大责任”,“这不仅是全党、全军当前的中心工作,而且是一定时期(2、3月)的突击任务,其他剿匪、政攻、统战、建政等工作必须围绕通过征收工作结合进行”。在鄂豫区党委和支前司令部的领导下,各地、县普遍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区乡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和支前小组,均由各级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具体承办支前工作。支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民工,筹集粮草、钱款和船只,修路建桥,设立兵站,维护交通运输。
为了在短期内筹集足够的粮草,四、五专署均于2月间发出了征借1948年度公粮的布告。在征借方法上,提出可通过各种统战关系利用保甲、户族长及其他上层人物进行征收。并大力宣传,这次征借1948年度的公粮,等全区解放,政权建立,秩序恢复后,重新清理,多退少补。为了保证迅速完成征借任务,从上到下,各级领导都亲自动手,精确计算,具体布置,分工负责。由于领导重视,一抓到底,征收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4个月时间,经鄂东地区通过、渡江和休整的解放军约35万人。全区供应了1 亿2000多万斤粮食、7000多万斤柴草、1000万多斤食盐,保证了大军供给。
渡江的船只十分重要。1948年底至1949年春,国民党为了阻止解放军过江,严格控制了沿江各码头渡口,国民党第八绥靖司令部、湖北省第二行政公署强行责令沿江驻军,将江北的船只、竹筏全部驱往江南,不能驱往者彻底毁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一八八旅驻黄梅县小池口的部队,一次便毁坏民船100多只。为了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鄂东沿江各县党组织发动船民展开了一场夺船、保船的斗争。他们昼夜行动,把船只由长江转移到内湖,由内湖转移到塘、港, 装上沙子和泥土,沉入水底。来不及转移的船只,派积极分子或党员和船民一道,随船行动,伺机而行。小池口同济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一艘小轮船,被国民党军队扣压,解往江南九江龙开河,把船上重要机件卸掉扔到水里。机长瞅准扔落位置,组织人下水摸捞起来, 待时安装起用。当支援大军渡江的指示下达以后,各级党组织便立即动员群众筹集船只。黄梅县渔民两天内将沉入水底的370多只船全部捞起来,还设法将国民党劫持到江南的一批船只搞回来,一共组织了700多只船渡江。广济县组织大批手工艺人,在一二十天内赶制了300多只小船。黄冈县组织了320多只船入江,还组织了560多只船在内湖运送粮草。蕲春县组织入江的船只也有200多只。
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谈判破裂。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于是,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首批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分3路强渡长江。由谭震林指挥三野第七、第九两个兵团共30万人,组成中路集团,4月20日晚20时,在安庆、裕溪口枞阳镇渡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安庆、芜湖间防线;由粟裕、张震指挥三野第八、第十两个兵团共35万人,组成东路集团,以及由刘伯承、邓小平直接率领二野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9个军28万人,组成西路集团,21日晚, 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发起渡江。沿江北岸的各县党委、民主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支援渡江战斗。黄梅县组织了500名船工驾了370多只船,随二野第十三军三十八师指战员奔赴小姑矶、华阳口,参加了这次渡江战役。21日黄昏,大雨滂沱,解放军的渡江船只,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千帆竞发,奋力航行,终于在深夜击溃了敌人,驶到了南岸,胜利地突破了长江天堑。21日,南京大街上卖“号外”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奔走相告,解放军百万雄师已在江阴等地渡江成功。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23日晚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从5月14日起又开始了第二批渡江战斗。第四野战军在黄冈团风镇至广济县武穴镇的200余里的地段强渡长江, 佯攻武汉,牵制白崇禧向武汉收缩兵力,以利解放军在湖口以东实施突破敌人防线。鄂东沿江各县党组织,发动群众,全力支援了这次渡江战斗,支援渡江的船只达两千多只,粮草保证供应。其中黄冈县,3月底至6月底的3个月时间,供应大军粮食1000多万斤,柴草3300多万斤,食油3万多斤,食盐6.4万多斤,军鞋7100双,还修建大小桥梁53座,修通公路400多里,架通电话线700多里;仅5月15日到6月17日,每天有近900只船为大军运送粮草,共投入船工5万多人次;新洲、上巴河、汪集等地,每天还有300多只船、簰帮助运送军用物资。鄂东人民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的事迹,受到了上级党委和解放军有关部队的赞扬和表彰。
解放军渡江成功,5月16、17日解放武汉三镇。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