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红色档案
  • 红色研究
  • 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李子芬


    李子芬(19021935),又名泽萍、次芬,化名孙季夫、孙子芳。1902年9月出生于黄梅县一户城市贫民家庭。

    1909年入私塾读书,

    1914年考取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

    1920 年至1923年在南京农林讲习所读书。

    1923年, 李子芬在南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夏,李子芬回黄梅,开始了职业革命的生涯。他与暑假回县的旅沪、旅宁、旅鄂学生宛希俨、吴致民、梅电龙、石炳乾等召开党团员座谈会,发起组织“青年读书会”和“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3年底,黄梅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李子芬任小组长。

    李子芬和同志们还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平民识字夜校或补习班,结合识字教育,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宣传。1924年8 月,中共黄梅党小组成立,李子芬担任党小组长;同时成立青年团黄梅支部,李子芬担任团支部书记。1925年3月,黄梅党小组发展壮大,建立中共黄梅特别支部,李子芬担任特支书记。

    为了使革命活动得到更广泛的开展,李子芬和同志们在筹建党组织的同时,于1924年8月成立了“少年黄梅学会”,举起了“到民间去”的大旗,学会发展会员100余人,李子芬当选为学会负责人。1924年10月,李子芬深入县城八角亭等小学,发动学生程鹤林等回到家乡蒋家咀村成立蒋家咀农民研究会,开始了黄梅县的农民运动。1925年3月,改称蒋家咀农民进德会,在进德会里建立了黄梅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农民进德会组织遍布全县,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开展。1925年至1926年,李子芬先后在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上发表了《湖北黄梅一年来社会运动的报告》、《少年黄梅学会二次大会决议案》及《黄梅打倒劣绅运动之成功》等文章,总结了黄梅革命斗争的经验,宣传了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形势。当时人们称誉李子芬为“楚天一柱”。不久,被组织上调到武汉工作。

    1925年夏,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子芬当选为执行委员,并任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1926年10月,共青团湖北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子芬任组织部长兼汉口市团委书记。在此期间,李子芬经常深入到工厂、学校,向青年工人和学生宣传革命,发展团的组织。他政治敏锐,办事聪明练达,胸有成竹,临危不惧。

    1927年5月,继党的“五大”召开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李子芬代表共青团湖北省委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七·一五”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和劳苦大众,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李子芬从此转入地下斗争。

    1927年8月7日,在中国革命最紧急关头,党中央在汉口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召开紧急会议。李子芬以共青团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八七”会议结束后, 李子芬随党中央到上海,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子芬与关向应等5人代表青年团中央,出席了这次大会。7 月10日,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李子芬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7月11日的闭幕式上,李子芬代表青年团中央向大会致词。党的“六大”召开之后,共青团也于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子芬出席了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继续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会后,他回到上海,致力于共青团的建设工作,同时参与指导了中共江苏省委的工作。

    1930年3月底,党中央派李子芬赴沈阳接替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李子芬赴任后,冒着白色恐怖,于4月2日召开省委会议, 组建新省委,并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4月19日因叛徒出卖,李子芬被捕入狱。

    1931“九·一八”事变后,李子芬被解救出狱,奉命回到上海参加党中央机关工作。1932年春,他奉调安徽,任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宣传部长。

    1932年8月,共青团合肥县委宣传部长张绪东叛变,致使李子芬和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的几个主要成员一齐被捕,关押在安徽省第一监狱。李子芬两次入狱,都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反动当局对他施以铜板烧红烙背的酷刑,皮肉烧焦了,衣服被血粘在烧焦的皮肉上脱不下来,他仍坚贞不屈。敌人又用圆丝扎他的手指,尽管十指连心,疼痛难忍,李子芬依然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任何情况。敌人无计可施,于1933年1月判处李子芬无期徒刑。

    1935年12月的一天,经过3年零4个月的铁窗生涯和疾病折磨的李子芬,已经是瘦骨嶙峋,生命垂危。难友们凑齐5元钱,买了几支针剂,想延续他的生命。针剂刚注射完毕,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走完了他33年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里程。他的战友陆定一曾讲:“李子芬同志在被贬的情况下,仍然忠实于党,忠实于革命,实在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