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红色档案
  • 红色研究
  • 大别山红军今犹在 ——揭秘与黄冈有血缘关系的解放军和武警现役在编部队

            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先后诞生了红十一军、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共8支红军(其中6支在黄冈境内组建)。因战争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曾有过多次调整和整编,实际从这里走出了3支红军。

    第一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今红安县,下同)七里坪成立的红四方面军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排名第二(仅次中央红军)的主力红军,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后因“反围剿”战役的失利,遂取消军的番号,其主力编为4个师,于1932年10月12日进行西征,作战略转移,同年12月进入川陕地区,并在此创建了全国第二大(仅次中央苏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迅速发展到4个军,加上地方武装1个军,全方面军共5个军,人数从入川时15000人,增加到80000 余人。为了实现川陕甘计划和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开始长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留下的部分红军部队,1932年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在黄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成为一支重要的主力红军。1934年11月17日,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 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越过平汉铁路, 开始进行长征,于12月10日到达陕南。经过半年的发展,在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部分武装,其主力3000余人,于1935年7 月16日继续长征北上,同年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是最先到达陕北且未受损失的红军部队。  

    第三支是红二十八军

    在红二十五军主力撤出后,留下的部分红军于1935年2月组成红二十八军。经过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不但未被消灭,反而逐步得到发展壮大,是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唯一成建制地保存下来的红军部队。根据中央指示,1937年8月上旬,红二十八军所属部队和地方武装陆续到黄安七里坪集中,于同年1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全支队共3100人,是新四军4个支队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而且是唯一由成建制红军部队改编而成的支队。为了执行中央东进抗日的指示,1938年3月,第四支队离开黄安七里坪,挺进皖中抗日前线。

    从黄冈走出的以上3支红军,是党领导下的重要革命武装力量, 他们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斗洗礼,历经战争年代的发展壮大及和平时期的精简整编,虽然人民解放军的数量从巅峰时的70个军,减少到目前的陆军18个集团军和1个空降兵军(海军、空军等诸兵种除外),但他们的血脉仍在延续。在陆军现役的18个集团军和一个空降兵军共19个军中,第十二、十三、二十一、三十九等4个军与黄冈有主要血缘关系;第三十八、四十七和空降兵第十五军等3个军,与黄冈有重要血缘关系; 第二十六、四十等两个军,则是由黄冈籍将领带出的精锐之师。在现役的14个武警机动师中,第三十八、六十三、一一七、一八一等4 个师,与黄冈有血缘关系。另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也是黄冈红军的后代。

    现将在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与黄冈有血缘关系的这些老部队简述如下:

    ―、与黄冈有主要血缘关系的4个集团军

    ●铁血强攻军——第十二集团军

    驻守苏北和安徽,军部驻江苏徐州,隶属南京军区。代号: 73061部队

    该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七十四师、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和第二野战军(刘邓大军)第十二军,1985年整编为第十二集团军。

    第十二集团军旗下的第三十六师(现为第三十六摩步旅)一〇六团,是著名的红军团,被称为“百将团”,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曾绍山等百名开国将军均出自该团。

    首任军长兼政委王近山,第九任军长郭锡章,均为黄冈人。

    ●丛林猛虎军——第十三集团军

    驻守重庆和四川,军部驻重庆江津,全机械化甲类集团军,隶属成都军区。代号:77100部队

    该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入川后为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和第二野战军(刘邓大军)

    第十三军。1985年整编为第十三集团军。历史上是挺进大别山的三大主力之一,是刘邓大军的头等主力军。

    首任军长周希汉、第二任军长陈康、第三任军长徐其孝均为黄冈人。

    ●华野主力军——第二十一集团军

    驻守陕西、甘肃,军部驻陕西宝鸡,全机械化甲类集团军,隶属兰州军区。代号:68210部队

    该军前身为红军时期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皖南事变后整编为新四军第二师)、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和第二野战军第二十一军。1985年整编为第二十一集团军。

    第五任军长周世忠(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为黄冈人。

    ●常胜军——第二十九集团军

    驻守辽沈地区,军部驻辽宁营口。全机械化甲类集团军,全军三大重装快速反映集团军之一(另两支为第三十八和五十四集团军),隶属沈阳军区。代号:65521部队

    该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二十五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后整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和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1985年整编为第三十九集团军。该军旗下的第一一五、一一六机步师,为著名的红军师,系原三四四旅的老部队,是东北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

    第四任军长张竭诚为黄冈人。

    二、与黄冈有重要血缘关系的两个集团军和1个空降兵军

    ●万岁军——第三十八集团军

    驻守翼中地区,军部驻河北保定。全机械化甲类集团军,全军三大重装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另两支为第三十九和五十四集团军),隶属北京军区。代号:66393部队

    该军旗下第一一三轻型机步师(代号:66069部队),为该军主力,其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补充团(后发展为山东军区第二师)、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师和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1985年整编为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三轻型机步师。

    历史上该师战功显赫,特别是在朝鲜战场的第二次战役中,因为一一三师的突出表现,使三十八军一扫初战不顺的阴影,赢得“万岁军”的美誉。

    一一三师现随军部驻防保定,下辖5个团。有着红军团称号的第三三八机步团(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驻保定清苑。

    ●东野雄狮——第四十七集团军

    驻守陕西,军部驻西安临潼,隶属兰州军区。代号:68310部队该军旗下第五十六师(现改为第五十六高原摩步旅),驻甘肃武威,是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文革”中代号为8199部队)。代号: 68303部队

    第五十六师源自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一团,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1949年2月改为第二野战军第十军第二十九师。1951 年编入第十五军入朝作战,产生了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回国后先后编入第十七军和第十九军,1985年编入第四十七集团军,改称步兵第五十六师,1998年改编为该军第五十六高原摩托化步兵旅。

    ●国之利刃——空降兵第十五军

    军部驻湖北孝感,是直属中央军委的战略预备队,也是中国唯一的快速战略部署部队。代号:95829部队该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部分部队、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和第二野战军(刘邓大军)第十五军。

    该军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火力攻击,打出了国威军威,加速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进程。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13300余名功臣。首任军长秦基伟(后来担任国防部长)和第二任军长李成芳均为黄冈人。

    三、由黄冈籍将领带出的2个集团军

    ●华东之虎——第二十六集团军

    驻守山东半岛,军部驻山东潍坊。代号:71146部队

    在解放军开国将领中,黄冈籍的王建安被称为“华东之虎”,黄冈籍的张仁初也被称为“疯子战将”,正是他们带出了第二十六军这支精锐的虎狼之师。

    该军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是由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鲁中军区各地方部队组成,成立于1942年8月,王建安任司令员。1947年2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王建安任司令员兼政委,张仁初任参谋长。1948年3月,王建安奉命上调,张仁初接任司令员。1949 年2月,八纵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张仁初为首任军长。正

    是在王建安、张仁初的带领、调教下,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部队被锻造为华东之虎,至今军旗飘扬。

    ●旋风部队——第四十集团军

    驻防辽西,军部驻辽宁锦州。代号:65631部队

    该军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三纵则是由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鲁中军区和冀热辽部分部队组成,无成建制的老红军部队,是支弱旅。但在韩先楚带领下,三纵在东野以神速奔袭闻名。他们在东北战场保临江、攻锦州、战辽西,此后南进最先登上海南岛,被称为“旋风部队”。

    该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最先赶至前线,于1950年10月25

    日打响入朝揭幕战,并首战告捷。

    首任军长韩先楚(红安人)被称为“常胜将军”,第四任军长邓

    岳(麻城人)是四十军任职时间最长的军长(1953.111961)。

    四、与黄冈有血缘关系的4个武警机动师

    ●武警第三十八师代号:武警8740部队,驻四川南充

    该师前身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而太岳军区则是由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组建、源自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三旅和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1996年改编为由武警总部直辖的武警第三十八师。

    ●武警第六十三师

    代号:武警8670部队,驻甘肃平凉

    该师源自红军时期的红二十八军部分主力,抗日战争时期先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的一部分,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1996年改编为由武警总部直辖的武警第六十三师。

    ●武警第一一七师

    代号:武警8610部队,驻辽宁盘锦

    该师源自红军时期的红二十五军,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解放战争时期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和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1996年改编为由武警总部直辖的武警第一一七师。

    ●武警第一一八一师

    代号:武警8720部队,驻江苏无锡

    该师前身为中原突围时赫赫有名的“皮旅”。它源自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

    团,后改编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1945年改编为河南军区第一支队, 同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中原突围后先后编入华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1949年2月后先后编入第六十一军和第六十军,并先后改称第一八〇师和第一八一师,1985年改归第一集团军建制,1996年改编为由武警总部直辖的武警第一八一师。

    五、与黄冈有血缘关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

    该师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1943年由王近山率领进入陕北,编入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仍称七七一团, 解放战争时期整编为第一野战军第六军第十七师,黄冈人程悦长为首任师长。1950年3月进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53年5月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简称农六师。师部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市师合一,军企合一,对外称新疆五家渠集团,距乌鲁木齐34公里,经济实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中名列前茅。